about LS3/5A 的三五事
1. MTM 擺法
這個想法主要是看到有人使用LS3/5A擺成MTM的形式來聆聽,而好壞各有說法
那你好嗎這邊先排除個人喜好、藝術層面的差異,以比較一翻兩瞪眼,科學的方式去看看究竟如何
那首先我們先簡單認識MTM
全名Midwoofer-tweeter-midwoofer,中低音-高音-中低音配置的一種形式,
由Joseph D'Appolito發揚光大,主要是要來改善垂直的融合問題
傳統高音-低音的配置的有如下圖的偏軸問題
所以改以高音為軸向鏡射來解決
再後續進階一點有分音器設計的影響
比如說二階對二階銜接、三階對三階銜接或是二階對三階銜接
不過這次不是要深究MTM,故細節不多說,點到為止。
至於本次要跟大家分享的,則是使用KEF的LS3/5A在幾個月前有跟大家分享(https://vas2020.pixnet.net/blog/post/16522994)
阻抗則是直接減半(並聯關係倒數合分之倒數),阻抗下降故電流上升,畢竟多一倍單體多吃一倍電流合情合理,就是不曉得對擴大機的負擔是否會變大
#順便補充、訊號2.83V下
單體並聯關係:阻抗下降、電流上升(瓦數上升)、聲壓上升
單體串聯關係:阻抗上升、電流下降(瓦數下降)、聲壓不變
不過管機的話又是另一個情況,因為有輸出變壓器匹配的關係,一般都是4歐姆、8歐姆居多,有些還有16歐姆,或許在這變化過程,使得阻抗落入或遠離適合的工作區間,而造成的聲音變化就很難非黑即白下定論了。
再來看看水平的軸向響應,MTM雖然相對飽滿,不過其實整體的趨勢是一致的,可以看到左邊150~200Hz環境的缺陷,在兩者身上都有
最重點的垂直軸向響應.........
可以發現MTM慘不忍睹吼,一般使用上下30度還OK,MTM則是滿滿的互相干涉,200~300Hz全角度明顯陷落、2k~10k只剩下上下10度不到
可能會有疑問說,欸? 開頭介紹不是說MTM就是要解決垂直向的問題,怎實際出來這麼悲劇?
其實不難解釋,因為以LS3/5A來模擬MTM,終究只能是MTTM,除非兩個高音能夠同軸同點發生,否則高頻波長那麼短,勢必嚴重干涉,
所以如果你好嗎並不推薦將LS3/5A以MTM的形式來使用,整體來說弊>利
或許大聲3~6dB,會有效率變高,細節更容易表現的錯覺,
但別忘了這是在壓搾擴大機的情況下達到的更大聲,所以正常使用下用兩倍量(音量往右轉一點點)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
況且MTM最重要的精隨沒達到,就沒必要假裝MTM了。
最後順手的瀑布圖供大家參考
3.音樂欣賞
味道
Love is a crime
Capriccio per violino solo No 5 in la minore
Concerto per violino e orchestra No 2 in siminore ''la Campanella''
coppelia Mazurkas
To Be Continue.
其他品牌快速連結
part3 HARBETH(黃金高音 Alan Shaw限量版)
外傳. AB1 (with Rogers 15 ﹑11 & Falcon 15)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birotechnology.com/articles/VSTWLA.html
https://audiojudgement.com/speaker-lobing-polar-response/
2020/12/20 你好嗎